違法售賣QQ號?被法院判賠150萬元!|全球看點
QQ賬號申請時均綁定了個人身份信息,隨意租借、買賣QQ號不僅可能涉及侵權,其背后還可能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等諸多潛在風險。記者今日獲悉,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審結一宗涉QQ賬號交易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判決出售QQ號的公司及個人賠償150萬元。
【資料圖】
騰訊公司為進行QQ號管理和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制定了相應管理規則,明確規定未經許可,不得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售賣QQ號碼或者以其他方式許可其他主體使用QQ號碼。
某趣公司經營的某Q網長期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從事5-10位的QQ靚號及QQ群號的銷售,并提供QQ號供求信息。同時,該網站還提供規避措施,引誘用戶規避QQ號碼安全管理規定購買QQ號碼。騰訊科技公司、騰訊計算機公司認為某趣公司違反了其關于QQ號碼管理的相關規定,不當利用QQ號碼資源謀取不當利益,同時某趣公司的案涉行為還可能會嚴重損害用戶個人信息等權益。騰訊科技公司、騰訊計算機公司于是提起訴訟,訴請判令某趣公司及該公司股東彭某祥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500萬元。
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某趣公司、彭某祥立即停止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騰訊科技公司、騰訊計算機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50萬元,駁回騰訊科技公司、騰訊計算機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某趣公司、彭某祥不服,提起上訴。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經辦法官指出,根據騰訊科技公司、騰訊計算機公司提交的《QQ軟件許可及服務協議》《QQ號碼規則》《QQ靚號規則》等內容,可知QQ賬號注冊時,均規定用戶注冊后僅獲得賬號的使用權,不得贈與、借用、租用、轉讓或者售賣賬號。
騰訊科技公司、騰訊計算機公司提交的證據表明用戶賬號不得轉讓及平臺服務商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等是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慣例。
平臺服務商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設立相應的規范或協議對其運營的平臺進行相應管理,既是其作為平臺經營者的義務,也是對平臺用戶合法權益的保障。
然而,某趣公司、彭某祥不僅銷售QQ號或提供QQ號交易平臺,還在涉案網站展示“關于QQ的保護須知”“買QQ前注意事項”“使用QQ注意事項”等內容,向購買者提供購買使用QQ號的規避措施,即通過違反QQ使用規范的方式獲得QQ賬號,這些行為會對互聯網行業平臺經營者通過合法經營和規范管理獲得競爭優勢的行業生態產生負面影響,違反了行業內公認的商業道德,擾亂互聯網行業的市場競爭秩序。
同時,QQ賬號申請時均綁定了個人身份信息,QQ號買賣會導致出現非初始申請注冊人使用QQ賬號的現象,這違反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中對通信工具公眾信息實名的要求,會增加賬號使用風險,危害信息安全,損害QQ用戶的合法權益。
少數惡意用戶利用買來的QQ賬號發布虛假廣告、垃圾營銷信息、低俗違法信息等,甚至開展網絡欺詐、違法交易等。某趣公司、彭某祥銷售QQ號、提供QQ號交易平臺服務、提供規避措施的行為,間接為QQ賬號買賣背后的灰色產業鏈提供了滋生土壤,使得QQ用戶面臨更多潛在風險,應當給予反不正當競爭法上的否定評價。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通訊員:王君、佘麗萍
關鍵詞: